English

北京期刊市场“男女有别”

2001-04-1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实习记者 王巧玲 我有话说

本报讯 近来有媒体报道:一向被看好的《女友》杂志派生出兄弟刊物《男友》,自2001年元月面世至今,市场反馈良好。这立即激起了许多读者的好奇,记者本人也很有兴趣一读。然而,沿西苑至中关村、人大一带到白石桥,阜成门到复兴门,虎坊桥到大栅栏,记者走了近二十几个邮政报刊亭,却只有两三家对《男友》有售,绝大多数摊主表示对该期刊还闻所未闻。

提起《女友》,几乎所有摊点都是赞声一片。一位在城乡超市附近设摊的摊主说:“《女友》一直好卖,我们每个月进15-20本,从未滞销过,而且你最好在来刊当日买,晚一天就不好说有没有了。”比起这个阵势,《男友》则明显有些“阳衰”:卖家少,进量小,不被摆在明面上,还有摊主在你买《女友》时,会顺带问一句:“要《男友》吗?《女友》出的。”看来,《男友》闯北京并不那么顺利。

读者真的不需要《男友》吗?记者拿着最新一期的《男友》杂志,随机采访了几名正在买刊物的人。北大的研究生张先生翻了翻杂志说,“男性期刊应该有读者的,但要注重大信息量,要办就办出点阳刚气来,不要和女性期刊风格雷同。”在一家外企工作了3年的祁先生浏览了一下说,“挺新鲜的,思想也很前卫,每月拿出5元钱,如果可以从中获得能量,我认为是值得的。”刚接回放学孩子的韩先生笑着摇了摇头,“看这么精细的杂志,哪是我们这些老爷们的事儿?”真正掏钱买的却是一位年轻的小姐,她说:“我男朋友一直和我一起看《女友》,现在他该独立了。”

《男友》主编李慎白接受采访时说:《男友》是《女友》杂志社不断发展的产物,《女友》现分上半月刊和下半月刊,在澳大利亚办有《朋友》月刊,再加上《男友》,可谓齐全了。区别于其他国内目前发行的男性期刊,《男友》更注重性别的文化特征,力求创办成一份关爱男性,宣扬男子汉气概的都市男人杂志。要引导和开拓男性话题,为塑造成熟、成功男性提供建议,而不仅仅是围绕吃、穿、住、行这些基本生存问题纠缠反复。李主编特别指出,《女友》13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,而《男友》还处在创刊初期阶段,在资金投入和宣传上还远远不足,尤其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,想一下子立足并不容易。《男友》在西南、华东、山东地区已基本打开销路,并得到读者的积极反馈,他们也将针对这些读者的意见,来调整和完善《男友》的内容以及美术装潢设计。再下一步,杂志社将考虑让《男友》全面进京、进沪、进粤,让更多读者了解和关注男性期刊的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